[思考]2024已逝,2025已来
按照惯例,每年一篇年终自我总结。过去几年的总结如下:
- 《2023结束了,说点啥》
- 《我的2022年终总结》
- 《2022=2021+1》
- 《二零一九,GO!》
- 《聊聊二零一七半年纪事》
- 《写在回家之前-研一下半学期总结》
- 《写在2016年最后一天》
- 《写码十年》
产品&技术
今年离开了工作三年多的团队,加入到一个新的团队。工作的主线是基于RAG技术做一款垂直财税领域的AI搜索产品(或者说,财税领域版的metaso),作为该产品唯一的算法同学,收获了代码年产量最高的记录,PC端和移动端产品均已上线,并通过开放API的方式支持了其他业务线产品。
基于一套技术架构,做了面向集团的OA产品,集团内部拿到了创新大赛的银奖,同时拿到了2024年昇腾AI创新大赛-浙江赛区的铜奖。
过程中围绕架构设计做了较多的思考,阅读张刚老师的《软件设计:从专业到卓越》时,对软件工程的基本思想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同时,临时决定在最后两个月的时间,备考了系统架构师考试。如果24年的技术成长只有一个关键词,那就是架构设计。
搜医搜是24年做的一个比较系统的个人项目。从想法出现,到代码实现,到买机器,买域名,上线推广等,个人solo的过程很值得回忆。和前同事们组队参加了2024年数字医学技术及应用创新大赛-大模型医疗健康项目赛(DiMTAIC),初赛晋级(350个团队),遗憾没有进入决赛。整体上,今年继续保持了在医疗业务上的持续投入,和老爸聊天的时候,多次谈到希望家里能有个职业医生,通过持续在医疗业务上的投入,也算是有一些贡献,意义感和使命感确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爱搜税做了部分的投流测试,原计划搜医搜也做一部分引流,但是腾讯广告审批没有通过,加上并非刚需,遂暂时放弃。此外,在年底的时候,给自己写了近十年的个人博客增加了Google的广告,不由得感慨一下,搜索,广告和推荐确实是非常好的业务场景。
在文章写作上,显著降低了产出量。全年写了8篇文章,其中还有4篇还是关于论文笔记。后续文章写作上的一个主要思路将继续维持量少但精。
github今年共计718个follower,增加31个follower。整体贡献量主要来自离职前后这段时间做了nlp-swift项目(目前暂不开源),已经应用于目前在开发的产品中。对比23年,在github上的表现基本一致。
产品侧重点读了《精益产品开发》等关于精益实践的书,临近年尾,花了好长一段时间嗑完了白鸦总的《SaaS工作手册-2.0》,获益良多。
团队&管理
刚加入新团队,过去一段时间一直是以IC的身份在Coding,产研团队整体比较扁平,沟通比较顺畅。24年继续德老爷子的书,包括《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和《管理的实践》两本书。
产品研发过程中,会议非常少,坚持每天的晨会(站会)确实是非常有效率的事情,这样可以把时间投入到实际的产出中。
此外,近两年比较好奇数字游民的生活,一直在找机会到杭州数字游民圣地-良渚那边,结识相关村民。
生活&个人
整体上今年的主线围绕工作,分为换工作前和换工作后,加上家有考生,生活整体上比较平静。
考试间隙,收到父母搬进了新房子的消息,也算是一件大喜事。老姐,外甥和老弟利用假期时间来杭州玩了几天,特种兵式旅游,太累了。办理了去香港的签证,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时间。迎着台风天气去了余华的家乡海盐一趟,我喜欢这种混黄的感觉。
肉又多了。写这篇总结时,24年最后一个要完成的目标,进行中。
读了一些有意思的书,宁高宁的《三生万物》,刘震云的《一地鸡毛》和《一句顶一万句》,《硅谷钢铁侠》,赫拉利的新书《智人之上》,《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中》等。买了《耶路撒冷三千年》大部头,好久没打开了。微信读书,全年读书208小时,读过46本书,读完28本(有些读完的没有标记,微信读书的这个细节体验可以提升),阅读217天,笔记320条,日均阅读35分钟,相比去年提升31%。
时常换好了一身装备去球场打球,结果找不到人组队,以至于尝试换一个运动项目,比如打羽毛球和跳绳,甚至钓鱼这种活动。
反思&希望
两年前定下一个目标,能够有机会参与到一个产品的从0到1,以至于业界知名。虽然在24年分别做了两个产品的从0到1,但是业界知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两年后,相信可遇不可求,反而有点喜欢flomo少楠学长的一些想法,自己受到斯多葛主义的影响间接来自少楠的某个采访。
相比之前,今年的内耗明显降低了很多。自身实践比较有效的一个方法是:专注自身的目标。目标越清晰,内耗越低。与之相关的是对于网络上的信息的FOMO感越来越弱,信息带来的价值感持续降低,有些时候会产生一种生理性厌恶,相反在微信读书上的时间投入越来越长,花大时间,做高密度信息摄入。对于即时信息的摄入,基本转换为播客这种单一的形式。退出了积攒了很多年的各种所谓技术交流群。
逐渐步入中年,大抵孤独是常态,要学会享受孤独。多数情况下,其实很难遇到一个能够深入聊天的人,人与人之间其实很难做到感同身受。当然,孤独未必是一件坏事,通过读书和运动来化解,有足够的时间独处和思考,反而降低了孤独时的各种莫名空虚感。
2025年即将开始,如果用一个词来定下整体的基调,我选择:拿结果。少做事情多思考(看五年,想三年,扎扎实实做一年),但是决定要做的事情,一定要做到极致。越来越喜欢自己的微信签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见万种人,做一件事。
扫码加笔者好友,茶已备好,等你来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