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照例回顾这一年的经历。一年分为上下两篇,上篇,这里,下篇,见下文。

二零一六年总结见这里

早上被京东HR的电话声给吵醒,京东无界零售实验室的算法实习Offer算是终于敲定,Offer正在走审批流程。这一年,于己,终于可以划上句号了。

元旦的时候看到朋友们以各种方式总结自己这一年。有简短的几句话道尽这一年的得失的,有用几张图片纪念逝去的一年的,还有以这种方式来总结的,如下图:

总结

在想自己如何去总结这一年,还是以流水帐的方式来记录,简单,直白,清楚。

上半年,读论文,总体感觉是累,充实,没有实质性产出;下半年,做比赛,写代码,总体感觉是颓,但是总结了一下,产出基本都在下半年。

关于比赛

“英特尔”杯全国并行应用挑战赛,基于NLP的金融营销活动情感分析是暑假做的比赛,暑假回家了十多天,返校后,去安徽合肥全国高性能计算学术年会上参与了决赛答辩,人工智能组银奖,捧杯归来。还记得在颁奖晚宴上和郑州大学的参赛队互相毒奶的情景。金奖和最佳创新奖颁给了广州超算中心的参赛队,心有不甘。拿奖了,老板和师兄很开心,我却没啥感觉。颁奖晚宴后,被师兄拉去撸串,看着他们大口吃着烤羊GaoWan的样子,心想自己有没有感觉不重要,毕竟有人开心呀(囧)。

之后,就是“华为杯”数学建模比赛,属于研究生的数学建模比赛。题目是基于监控视频的前景目标提取。之所以做这个题目,是因为实在没得选了。最终国赛三等奖打铁退役,熬了一次夜,在实验室睡了大半夜,再也不想熬夜。不过,也算是了却自己一桩心愿。本科的时候没参加过数学建模比赛。

完了之后,就是天池-基于WIFI信息的商场中店家的位置确定这个比赛了,由于对计算要求比较高,尝试了进程池Pool多进程处理,将工具由XGBoost切换到lightGBM,“屠龙刀”和“倚天剑”在手,速度提升了一些,但是没有显著提升。最终排名12%,无缘复赛,无缘ODPS平台。

比赛没拿到大奖,还是心有不甘。不管怎样,还是要找机会去ODPS上玩儿上一把,只能后续再战了。

关于论文

论文上半年中英文写好发给老板,老板一直没有修改,具体原因就不说了。眼看开题,自己和老板商量,投中文,不要等他投英文了,老板很不开心的同意了自己投中文,但是他是不看的。自己在扬帆的帮助下,投了《计算机工程与应用》,从投稿到投稿被拒,共耗时三天,我什么也不想说了。拒稿理由之一是创新度不足。确实是这样,因为这个想法是从国内做进化计算的大牛的一篇论文中受到启发做的(一直觉得大牛的这个想法创新度不足),大牛可以发CEC,自己却不能。毕竟投稿的时候确实有侥幸的心理。

导师决定让自己改投《计算机应用研究》,“双十二”文章投出,现在还在审稿。快要开题了,心里还是有些着急的。

下半年基本放弃了上半年心里想的发顶会的心思,无论主观,还是客观条件都不具备(很遗憾)。

期间读KDD的文章,关于K-means的改进的,想到AAAI的两篇上半年看过的文章,做了个A+B的工作,效果还是不错的,鉴于现在无意发论文,这个题没有继续做下去。

从暑假过来,读了一些深度学习的经典论文,例如BatchNorm,Dropout等。现在有种强迫症倾向,经典Trick要落实到原始论文上,经典模型要尽可能落实到代码上。

关于博客/Github

后半年共写了十七篇文章,关于比赛,模型和优化理论,基础模型实现,LeetCode代码,Python/C++编程语言等主题,博客内容基本是围绕自己做的事情来写的,实际上在准备算法实习的面试的时候,很多参考资料就是直接来自自己的博客内容,看到自己的博客PV逐渐的由个位数增加到两位数,偶尔三位数,还是有点开心的。自己写博客的时间基本上是一篇至少一个早上或者晚上,有的博客还需要先保存为草稿,看到想到一些就写一些,尽量写自己的思考。写博客这件事情,不管怎样,还是要坚持,能够一周一篇。一直有个观点,知识能够输出,才可以被更好的消化。通过博客,也断断续续的和一些读者交流,这个很棒。不设评论区,不刻意引流,不宣传。

Github无意间翻到一个无锡地区的排名,Top30了。下图是今年的使用情况,万圣节的时候黄过一次,节后就绿了。

github

打比赛,国庆的时候,周六周日的时候总是提交量比较多的时候。

关于读书

《明朝那些事儿》读到第四部了。敏姐是毛姆的铁杆粉丝,开始读《人性的枷锁》了。前不久去图书馆翻到《周国平小语》,吃过饭后读一读,很多观点,一针见血,直指人心,开始渐渐喜欢上周国平。一天时间读完野夫的《1980年代的爱情》,看过电影,再读书,感觉还是很不一样。一直觉得研究生期间读的书太少了,今年应该有机会读一些书的。

下半年去电影院看的电影非常少,吴京的《战狼2》是和浩哥一块去保利看的,冯小刚的《芳华》是和室友去博大看的,两部电影都是评价很好的电影才去看的,可是看了之后一点感觉都没有,囧。虽然《芳华》从五月份就开始期待了。

[此处内容,学霸请跳过,逃]

电视剧还是刷了两部,《白夜追凶》和《猎场》,《白夜追凶》是看过的最棒的网剧,没有之一。如果该剧有毒,那这毒我服了。《猎场》是都市职场剧,看《猎场》,知道自己还活着,找到一些自己还是现代人的感觉。很多时候,早上到实验室,读文章,写代码,中午吃饭,休息,读文章,写代码,晚上,吃饭,读文章,写代码,写博客,回宿舍。反复的循环,有时候会有一种孤独的感觉,刷《猎场》的时候,就会确实感觉到自己还活着,不会那么空虚。至于在实验室待了一天为啥感觉有时候明显很忙,忙完之后却很空虚,我也不知道啊。也许人对于时空切换有种天生的需求,否则就会精神错乱。

人还是要活的正常一下。

关于其他

最遗憾的是老板和公司的一个项目,自己实在不感兴趣,可能给老板带去了一些不满情绪。报考了学车,科目一已经通过,看到702所的蒋主任考了89分,竟然有点小开心,心里是有多阴暗?暑假之后,以各种理由去了成都,合肥,上海。成都是另外一个项目的中期汇报,晚上和冒冒一块去吃火锅,感慨成都的美女辣么多!合肥是HPC会议,见到了很多之前一直想见的人。上海是去找张杰玩儿,顺道参加达观的一个数据挖掘比赛决赛,是张杰的比赛,我只是参观陪同。

下半年觉得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情是讨论班的建立。从本科开始,一直唏嘘江南大学技术范围的稀薄,本科依据于hiCamp,ACM,智能小车等实验室,还是走出了不少在国内Top互联网公司做技术的同学或者保考到国内Top计算机高校同学的同学。研究生很多同学是从比江南大学弱的学校来的,不过我们实验室的师弟是来自四川大学,苏州大学等,从讨论班的情况来看,也确实不错。同样幸运的是认识了专升本,然后读研在江南大学的许同学,非常优秀。理学院的大二的钱同学,实力直逼研究生学长。这些都是建立一个高质量讨论班的必要条件,从研一开始,自己就琢磨着搭建一个研究生的技术平台,保护做技术的同学的星星热情,不过鉴于各个方面的原因,终于在研二达成愿望,是师弟们成就了讨论班,也了却了自己的一桩心愿。讨论班本来致力于打造成校级的研究生科研技术平台,但是后来也遇到了来自导师的压力,不管怎样,讨论班会一直继续,还是希望有一天能够成为江南大学技术大牛的孵化器。

新年计划

看到有朋友把在新年的计划,包括工作,财务,情感等都写的清清楚楚。我自己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不过还是要例行做几个计划,万一实现了呢?

1.多读书,读杂书。

2.从原始论文和代码实现上窥探技术细节。

3.是不是该结束单身狗状态了?(囧,逃…)

HaveF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