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一个夏日的午后,聊一聊智能客服与NLP
2020年了,纵观国内外的NLP创业公司,围绕智能客服方向的团队可能是最多的?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都看到了啥?这篇文章以电商智能客服中的问答机器人为例,讨论一些尚不成熟的观点(非技术文,更多的是关于业务和产品的想法)。
电商使得商品交易的每个环节可以被信息化,也就意味着行为可以通过数据被量化。现实中,通过一个上网终端,就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店铺购买自己喜欢的商品。购买商品,有询价,售后等环节,直接催生了客服小姐姐/小哥哥们。其中交流的方式就是问答,客户问,客服答。
嗯,场景就是这样滴。
在笔者之前的文章中,经常提到的一个观点是:好场景需要独立且易规模化。(否则,赚不够油钱。说出这五个字的那位兄弟,粗来让大家认识一下。)
每个店铺是独立的。小张卖Python代码,老王卖C++代码,论斤的。那么,买Python代码和买C++代码的客户就会询问与相关编程语言特性本身相关的问题,多数情况下,前者客户不会询问关于买的Python代码不能编译的问题,这是店铺个性。但是同为编程语言,自然有其共性。同时,行业也具有共性和个性的问题。
作为类比,一个APP也是独立的。特定APP的用户也只会询问与该APP相关的问题。打开你的应用市场,看看有多少APP吧?好像走进一个菜市场,满目的各种各样的摊位。兄弟,练摊,约吗?
同样,汽车也是独立的,车内提供了一个独立封闭的环境。不过,这里的独立与店铺和APP的独立存在些许差异。
50W个店铺不够,那就100W个吧。上述场景也是可以做规模化的场景,规模化的一个要求是共性,或者共性的比例大于个性的比例。客户是个性的来源之一,服务个性也是价值的一种体现方式。作为一个环节,问答机器人可以适配一个独立的场景。
有了标准化的场景,技术方案和产品设计也容易被标准化,继而容易规模化。打开你的手机的APP的智能客服,多看几个,是不是交互雷同呢?悄悄告诉你,技术也很雷同。
在今天,我们已经知道一个智能客服机器人该有的样子了。僧多粥少,仅在杭州的NLP创业团队,有智能客服相关业务的就有许多,好吧,是很多。那还有啥机会?(这里列举一些曾经想过的一些场景,如果你受到这些想法的启发,公司上市,走上人生巅峰,迎娶白富美,别忘了招我当司机。)
(1)直播场景下的问答。
场景就是直播的时候,会有一个评论区,由观众在该评论区写问题或者评论。可能不同的直播场景,对评论区的应用不同。比如:发挥类似弹幕的作用,电商直播由播主采样回答(别问我咋知道的,我曾经作为用户看了30分钟的刘一刀电商直播,也是够无聊),直播结束后播主答疑阶段随机刷问题回答(笔者个人看过很多场学术上的直播,问的问题播主回不回答,感觉全看心情,不是很开心)。
该场景和上文描述的店铺场景不同,直播场景下对实时性要求更高。假设一个店铺通过直播只卖自家的商品,那么就基本相同了(一般一个店铺通常只卖相关商品),这里是强调共性的部分。实际上的场景是,比如对于学术直播,不同直播会讲不同的论文;董明珠和老王也不会每次卖相同的商品。
在该场景下,如何做规模化就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问的问题可以晚点回,但是不要不回。当问题的规模很大的时候,还要高质量的回复,这显然不是仅靠加客服就能解的问题。
(2)驾考宝典(忽略这个俗到家的名字吧)
打开华为Mate30的应用市场,搜索驾考宝典(武汉木仓科技),安装次数:5亿次。几乎所有的考驾照一族都要下载该APP,是刚需,刚需就是好的场景和问题。该场景下的智能客服可以类比于支付宝客服,支付宝的安装次数是39亿次。但是,支付宝是安装一次,使用期限比较长,但是驾考宝典可能就是考完驾照就不用了,黏性稍弱,但是使用期间,我自己是几乎每天都使用。
(3)学佛网
知道该网站,是看到一位朋友读过《佛教常识问答》,豆瓣评分是8.7分。该书就是一问一答。而该网站文章的总访问量是:2742317639次。其中专设佛教问答模块,问答大概2000左右。当然可以通过搜索的方式找到答案,但是搜索和问答(对话)带来的交互体验是不同的,获取信息的成本也是非常不同。关于这二者的区别的讨论可能会单开一篇新的文章。
列举上述场景其实也是为了做横向对比,现在需要想一想,为啥智能客服是可行的?
第一:人力。客服流动性高,不受空间场地限制,工作内容较为机械化,同时是不可或缺的一个工种(刚需)。既然这样,那就用机器解放一部分生产力吧。
第二:允许犯错。机器24小时可以无休,搞不定的问题可以转交人工客服,对任务完成准确度不算太高。作为对比,看人脸识别的场景。
第三:技术要求不算高。目前NLP的技术能够满足该场景的要求。
写到这里,我又一次打开支付宝我的客服。在去年之前,虽然用了多年支付宝,我还从来没打开过我的客服(有的APP叫做意见反馈),自然不太能理解为啥需要我的客服了。
现在,我有点儿明白了。天儿,可真热。